几年前,中国银行业整体面临改制,一些人就表示“中国金融危机无法避免”,针对这些观点,我认为,中国不可能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原因诸多,但可概括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
一、系统性金融危机往往发生在金融经济、金融系统、金融资产比较繁荣的市场化国家和地区。危机来自繁荣,没有繁荣,哪来危机?同样的原因,在经济发展落后的非洲国家,根本不存在金融危机的问题。根据我的金融树生态体系理论,金融经济(树冠),是建立在农业经济(树根)和工业经济(树干)的基础上。目前的中国虽然已经相当成功地实现了从农业经济(树根)向基础工业经济(树干)的转型,但距树冠经济即金融经济还相差甚远。金融资产在中国总资产中的比重甚小,各金融市场及产品的关联性不强。而金融体系中的系统性,正是金融危机发生的前提。
二、系统性金融危机往往发生在金融市场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与上述已经发生过金融危机的国家相比,中国金融市场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还很低,中国金融市场的大门不仅尚未对国际资本敞开,而且对国内民间资本也是紧闭的。中国金融市场的整个布局及发展基本掌控在政府手中。
三、系统性金融危机往往发生在大量金融资产被严重高估且流动性非常强的情况下。比如经历了日元大幅升值后,1980年代末的日本,从日元到房地产再到股市等,几乎所有资产都被严重高估,因此危机和全面资产价值缩水在所难免。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多数资产,其中包括中国的人民币是被低估的。可以说,一个国家从不发达变为发达,就是其货币和其他资产相对其他国家的货币和其他资产升值的过程,目前的中国正处在这一过程中。此外,由于中国的金融业尚未进入混业经营,所以大量不同种类的金融资产瞬息转换、变现、流动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再者,由于人民币尚未变成自由货币,资本账目尚未开放,所以大量人民币及人民币资产瞬息对外转换、变现的机会和可能性都很小。
四、系统性金融危机往往发生在赤字和外债较为严重的国家,如拉美的阿根廷等国。好比一棵失去水分、养分和平衡的树,同企业一样,当一个国家的现金流断了或变为负数,尤其是面临巨额财政、贸易双赤字时,危机难以避免。因为一旦股票、外汇、房地产或其他金融资产市场出现问题或狂跌,此时的政府已捉襟见肘,无力拆东墙补西墙,阻止系统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庆幸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总体而言,财政收支、贸易收支的现金流不仅是正的,而且结余快速增长。这意味着中国有足够的财力应对局部金融市场出现的问题。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和股民一直在用实体经济产生的巨大盈余为银行、股市、券商、期市等金融市场和机构的巨额亏空买单。
尽管中国尚无可能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但在过去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个别金融市场,个别金融产品和个别金融机构的危机却屡有发生。中国金融业不仅走了很多弯路,步履维艰,出现了很多漏洞,而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若把这些代价累积起来,恐怕不比一场系统性金融危机所造成的损失小。更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尚未建立起一套符合金融市场体系客观规律、能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相对有效的现代金融体系。
尽管中国尚无资格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但随着混业经营及国际金融的到来,客观风险将不断加剧,中国正在为未来的系统性金融危机“奠定基础”,因为无法建立一个符合金融市场体系客观规律、能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相对有效的现代金融体系,本身就是潜在的系统性金融危机。如果把中国的金融业比作一棵金融树,那么这棵树的根基很不牢固,不好的根基将会影响到整个体系,越往上风险越大。(金融专家丁大卫解说)